近來看到不少文章、報導都在討論傳統百貨和超市當前所遇到的危機,以及它們的一些改革方向,包括轉型,收購合併,改善購物環境,改變店鋪組合,加入線上模式(即電商模式)等等。我好奇的問題是:百貨公司和超市的未來是怎樣的?
這個問題如果從消費者角度來思考,是有清楚的答案的。要考慮的問題有:
1.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是否希望能夠在一個地方輕鬆買到所有想買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
2.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是否希望能夠以最合理的價錢輕鬆買到所有想買的東西?答案是肯定的。
3. 傳統百貨公司與傳統超市是否能做到1和2?答案是否定的。
4. 電商是否能做到1和2?答案是肯定的。
5.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是希望在一個或兩個網站裡就能完成所有購物的,還是希望在五個或十個網站裡分別完成購物?答案是前者。
以上5點的結論就是全體或者絕大多數傳統百貨公司與超市將在未來消失,絕大多數的電商也將消失,最終剩下一家電商,但是且慢,考慮到防止壟斷的法律的存在,應該會有兩家電商,再考慮到語言的不同(如中文,英文,日文),因此每一種主要語言區域應該有兩家電商。
從以上觀點來看,目前每一家傳統百貨公司與超市所做的改革都無法起到逆轉性的作用,充其量就是拖延一點時間。我認為比較明智的做法有兩個,一個是與目前佔明顯優勢的電商開展業務上的合作,另一個是直接投資於目前佔明顯優勢的電商並成為其股東之一。
任何商業上的策略與改革都必須以消費者(或者公司客戶)的實際利益為依歸,否則必將失敗。這也應了一句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話“無法持續的事必將結束”。這句話看起來就是一句廢話,卻是一句提醒人們看得更遠的真理。
所以海爾选擇與亞里合作?
回复删除基本上海爾的定位是生產商,非零售商。感覺以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生產商與阿里有新合作。
回复删除確實網購的市場這幾年膨脹得很厲害,但港股中並沒有這類的公司可供選擇。
回复删除有些東西是不太適合在網上買的,例如菜市場里新鮮的東西或一些藝術性一點的產品,但其它日用品都一定朝着這方向來做零售。同時間物流業也要跟隨着發展來適應時代的變化。
你說的這些都沒錯,我只看大的方向,原則就是只要消費者有這種潛在願望,最終都會實現。有些商品也許永遠也不會通過網購,售賣這些商品的商家不受電商影響,或者說即使受影響也可能是正面的影響而非負面影響。
删除yahoo持有阿里股份,若有興趣可投資於yahoo,算是間接投資阿里。騰訊也有可能最終成為阿里的主要競爭對手,除此之外目前我還沒發現有哪一家電商有這種實力。
Jack 兄, 關於網購零售, 港股中的 759 和1137 都在籌備開展網購服務
回复删除當然還在組織階段, 但在香港這地小人多交通便利的地方, 網購是否有生存和發展空間?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兩位老闆都不是第一天做生意了,相信他們已經參考過可行性報告,因此如果他們最終開始業務,就說明有生存和發展空間,但是如你所言,香港很小,不要有太高預期。
删除謝謝你的意見
删除JACK兄,對您的分析邏輯與觀點非常折服,想請教您:
回复删除1.阿里&騰訊應該會是中文區域的那兩家電商. 如果絕大多數傳統零售商與電商將在未來消失,考量到Matthew effect,這裡面應有長期投資的機會?! 阿里在美上市,我擔心他假貨問題的法律風險. 倒是騰訊,可否說說您對它的看法?
2.電商擴張將伴隨物流業的發展,阿里&騰訊之外,是否這是另一個切入點?我一直留意港股中的1668 和152,尤其前者與騰訊的合作若能帶來綜效,近來市場開出的價格似乎不錯?
當你做出任何一個投資決定時,都應該是無比輕鬆的,如果你感到疑惑或者壓力,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只能說明這個投資決定不在你的能力圈內,這是原則性問題,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在原則性問題上犯錯。
删除不管是阿里還是騰訊,在我看來投資價值都不大,儘管他們擁有一流的商業模式,一流的運營團隊。讓我們看看騰訊,騰訊這幾年來一直以收購為主要手段來擴大資產規模,要知道它所在行業是新興行業,發展非常迅速,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要通過大量資本運作來壯大規模,那就說明它十分擔心未來行業競爭將非常激烈。阿里也有類似的做法,雖然相比之下,阿里還是比較注重自己的主業。阿里的主業相對簡單,因此也比較容易估值,換言之,其它專業投資者很可能已經給予充分估值,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投資價值?除非你比其他專業投資者更了解阿里的潛力,否則不應該隨便接受如此高的估值。
另外兩隻物流股我都沒有興趣,因為未過我投資清單的篩選。
非常感謝您的提醒與意見!
删除不要混淆,如果只有投資傳統百貨業和投資電商兩種選擇,我選後者,如果還有其他選項,那我未必選後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