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價值投資者總是喜歡熊市多於牛市的,一來熊市可以看到他們真正的實力,二來熊市還可以買到物超所值的優秀資產。
可我還是更喜歡牛市,因為牛市中大多數時候我不需要想著怎麼做空,做空可比做多難多了。
單從投資成績的角度來看,似乎牛市熊市都沒有什麼值得高興或不高興的,至少對於那些總是提前做好準備的人來說沒什麼特別的,就像提前寫好購物清單,然後走進超市照單購物那樣平平無奇。
做空了大半年的美股終於迎來收穫季節,熊市的味道已經越來越濃。有人說(忘了是誰說的)當趨勢形成時也就是接近尾聲的時候了。雖然沒有明確標準,卻也不無道理,所以我也得開始平掉一部分空倉了。在我看來,做空更應該注意見好就收,否則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2018年10月29日星期一
事實再一次說明實地調研的作用有多大
列舉三個事實:
1.基金多數曾經實地調研貴州茅台
2.多個基金第三季度加倉貴州茅台
3.昨晚出業績,今日跌停
如果實地調研連下一期業績也調研不出來,如果實地調研後還需要關注下一期的業績,那麼實地調研的作用能有多大?
1.基金多數曾經實地調研貴州茅台
2.多個基金第三季度加倉貴州茅台
3.昨晚出業績,今日跌停
如果實地調研連下一期業績也調研不出來,如果實地調研後還需要關注下一期的業績,那麼實地調研的作用能有多大?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
高估自己是一種極壞的習慣
曾經跟一投資者談合作,對方問我能否隨時展示持倉情況,本來我的規矩是每季度展示一次,但是那天我給的回答卻是:沒問題。接著我提醒對方,你不僅可以看,而且還可以抄襲呢,反正你抄襲我也不知道,不用分給我任何好處。
那人一聽就蒙了,打哈哈說:抄應該是抄不了的,畢竟不是和你同時進行,時間上有差距價格很可能就差很多了。我說:那可未必,即便你比我遲一天半天下手,有時候價格差一點有時候也可能好一點,彼消此長之後結果差不了多少的。
那人一聽也覺得有道理,問我說:那為什麼你不擔心我抄襲?
我回答說:因為你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呀。
對方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要求隨時看投資賬戶。
把投資賬戶交給我打理,還惦記着能不能隨時查看的,不是高估自己又能是什麼?如此高估自己的人必然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所以讓他看了也白看不是麼?
投資者在市場中吃虧的程度(L),等於對自己的高估(x)與對市場的低估(y)的乘積。
L = xy
那人一聽就蒙了,打哈哈說:抄應該是抄不了的,畢竟不是和你同時進行,時間上有差距價格很可能就差很多了。我說:那可未必,即便你比我遲一天半天下手,有時候價格差一點有時候也可能好一點,彼消此長之後結果差不了多少的。
那人一聽也覺得有道理,問我說:那為什麼你不擔心我抄襲?
我回答說:因為你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呀。
對方恍然大悟,從此再也不要求隨時看投資賬戶。
把投資賬戶交給我打理,還惦記着能不能隨時查看的,不是高估自己又能是什麼?如此高估自己的人必然執著於自己的觀點,所以讓他看了也白看不是麼?
投資者在市場中吃虧的程度(L),等於對自己的高估(x)與對市場的低估(y)的乘積。
L = xy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if...then...
生活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種決定組成的。如果。。。就。。。的思考模式是做各種決定的依據。如果做決定不是這麼考慮的,那就是兒戲,如果這麼做了,那就是遊戲,至少我是把這個過程當成遊戲的。
對於寫過電腦程式的人來說,if...then...的模式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程序員編程讓電腦工作離不開設定觸發條件,if...then...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由於我也學習過好幾年的電腦程式,因此對於使用if...then...模式來取代通過預測來決定怎麼投資感到非常習慣和舒適。反而是通過預測來做投資讓我感到不習慣了。
我曾經沉迷於編寫程式,覺得通過設定不同條件來獲得不同運行結果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類似的,我也沉迷於設定各種條件來尋找最好的投資結果。想要了解改變一個條件對結果有什麼影響,可能是我最大的興趣了。在投資的世界裡了解一個條件的改變對結果的影響遠遠比在編程的世界裡更難,因為現實世界可比電腦複雜多了。可是越難的就越容易使我沉迷。
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沒有編程經驗的人不太容易接受使用條件思維來取代預測思維,不管如何我都想表達的一點是,在投資管理這件事情上面條件思維比預測思維實用多了,並且其有趣程度很可能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
針對每一種投資品種,我都會給它量身訂制一套交易條件,這就是一個投資模型,若干個這樣的投資模型就組成了一個投資體系,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大機器,它的功能就是通過把全世界主要市場中的資產買進來和賣出去來規避各種風險,並從中獲得各種獎勵。如果你僅僅對於金錢感興趣,那你很可能對於設計和運行這樣一台機器感到頭疼,可是如果你對於這台機器本身感興趣,那麼你很可能通過努力最終獲得這樣一台機器,然後順便賺到很多錢。
既然提及風險,我想補充一句,只有熱愛風險的人能夠通過研究和分析風險並最終獲得獎勵,而那些習慣性厭惡風險的人只會通過各種方式欺騙自己說:這裡沒有風險。最後把自己帶到溝裡,經過一段掙扎從溝裡爬出來後還依然不反省,或者怪責旁人,然後進一步習慣性厭惡風險。
對於寫過電腦程式的人來說,if...then...的模式是再熟悉不過的了,程序員編程讓電腦工作離不開設定觸發條件,if...then...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存在的。由於我也學習過好幾年的電腦程式,因此對於使用if...then...模式來取代通過預測來決定怎麼投資感到非常習慣和舒適。反而是通過預測來做投資讓我感到不習慣了。
我曾經沉迷於編寫程式,覺得通過設定不同條件來獲得不同運行結果有着很大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類似的,我也沉迷於設定各種條件來尋找最好的投資結果。想要了解改變一個條件對結果有什麼影響,可能是我最大的興趣了。在投資的世界裡了解一個條件的改變對結果的影響遠遠比在編程的世界裡更難,因為現實世界可比電腦複雜多了。可是越難的就越容易使我沉迷。
我也不清楚是不是沒有編程經驗的人不太容易接受使用條件思維來取代預測思維,不管如何我都想表達的一點是,在投資管理這件事情上面條件思維比預測思維實用多了,並且其有趣程度很可能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
針對每一種投資品種,我都會給它量身訂制一套交易條件,這就是一個投資模型,若干個這樣的投資模型就組成了一個投資體系,可以把它看成一個大機器,它的功能就是通過把全世界主要市場中的資產買進來和賣出去來規避各種風險,並從中獲得各種獎勵。如果你僅僅對於金錢感興趣,那你很可能對於設計和運行這樣一台機器感到頭疼,可是如果你對於這台機器本身感興趣,那麼你很可能通過努力最終獲得這樣一台機器,然後順便賺到很多錢。
既然提及風險,我想補充一句,只有熱愛風險的人能夠通過研究和分析風險並最終獲得獎勵,而那些習慣性厭惡風險的人只會通過各種方式欺騙自己說:這裡沒有風險。最後把自己帶到溝裡,經過一段掙扎從溝裡爬出來後還依然不反省,或者怪責旁人,然後進一步習慣性厭惡風險。
2018年10月24日星期三
開始逐步降低做空美股的頭寸
年初開始逐步做空美股(見之前文章)至今賬面浮盈38%,由於只用了一半資金,所以整體收益只有19%,這與我的預期還相差了11%,不過無傷大雅。
現在起開始逐步了結做空倉位,由於股市下跌的速度通常較快,故雖說逐步了結倉位,速度卻要迅速些。
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都跌了不少,A股方面今年以來組合最大回撤控制在4%以內,港股方面則控制在3%以內,和預期相差不大,尚算滿意。
目前組合的現金充裕,投資標的名單也已於過去三個月中擬定完畢,隨時準備投入新一輪戰鬥。
現在起開始逐步了結做空倉位,由於股市下跌的速度通常較快,故雖說逐步了結倉位,速度卻要迅速些。
今年以來A股和港股都跌了不少,A股方面今年以來組合最大回撤控制在4%以內,港股方面則控制在3%以內,和預期相差不大,尚算滿意。
目前組合的現金充裕,投資標的名單也已於過去三個月中擬定完畢,隨時準備投入新一輪戰鬥。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
交易規則中的第三位主角
一個好的交易規則必須包含三大主角:買,賣,停。
買和賣比較容易,停就比較難了。買賣都可能對帳戶餘額產生明顯影響,而停止交易的影響卻不那麼明顯,所以交易者常常忽略“停”的作用。
許多交易者確實有停止過交易的時候,但大多數停止交易的原因僅僅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怕繼續虧損,比如怕趨勢反轉,等等。提前就預備好停止交易方案的人不多見。
擁有成熟交易體系,交易理念和交易紀律的人都有停止交易的預案,他們在未開始交易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停止交易,並且能夠在交易過程中嚴格執行該預案。
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提醒讀者“停”作為經常被忽略的交易規則主角之一,和另兩位主角一樣擁有重要的價值。
買和賣比較容易,停就比較難了。買賣都可能對帳戶餘額產生明顯影響,而停止交易的影響卻不那麼明顯,所以交易者常常忽略“停”的作用。
許多交易者確實有停止過交易的時候,但大多數停止交易的原因僅僅是心理上的原因,比如怕繼續虧損,比如怕趨勢反轉,等等。提前就預備好停止交易方案的人不多見。
擁有成熟交易體系,交易理念和交易紀律的人都有停止交易的預案,他們在未開始交易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停止交易,並且能夠在交易過程中嚴格執行該預案。
寫這篇文章是為了提醒讀者“停”作為經常被忽略的交易規則主角之一,和另兩位主角一樣擁有重要的價值。
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
度假歸來
說是度假,其實大部分時間是在與不同的人交流,以及靜心總結經驗教訓。
兩個月前聽說一位原來在國內屢戰屢勝(連續三輪牛熊週期)的私募基金經理在進軍港股僅兩年時間就翻船的故事,虧了客戶的大部分資金最終還患上抑鬱症需要住院休養了,令人唏噓。在我看來,這一次是致命的打擊了,別的不說,名氣肯定一落千丈了,在這一行名氣是很重要的,沒有名氣誰還會給你錢投資?
3年前有朋友要介紹我們倆認識並開展合作,因為那位朋友覺得我和那位私募經理的投資風格很像,我托朋友去問一句:“他買股票前是否必須去實地調研?”我還說了,如果是,那就不必介紹認識了。問了的結果不出意料的:是。朋友問我為什麼,我說要去調研的就是試圖投那些沒太大把握,不太熟悉的項目了,這樣可能取得很大成功,但也可能碰到大釘子。如果擺脫不了碰大釘子的可能性,則再大的成功也無濟於事。
結果真如我所言,只不過這麼快就碰到大釘子卻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我發現人們經常把努力學習新事物新知識與努力研究新的投資項目混為一談。
學習是沒有目的的,如果必須有目的,那麼目的應該只是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為了其它目的而學習和研究,很容易就犯下“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聽到自己想聽到的,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的錯誤。比方說你想要投資騰訊,想要投資小米,然後再去研究它們,我保證你最終只會看到聽到並且相信那些積極的因素,至於消極的因素,你要麼將它最小化,要么乾脆忽略它。
很多時候即使有了明確的目的,人們都懶得去學習去研究,更何況沒有明確目的就去學習?所以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
在和許多人的交流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怎麼才能真正做好投資這件事,我的回答是:用客觀取代主觀,用數學取代迷信,用最小化風險取代最大化回報率,用公開信息取代內幕或者小道信息,用習慣取代耐心。
兩個月前聽說一位原來在國內屢戰屢勝(連續三輪牛熊週期)的私募基金經理在進軍港股僅兩年時間就翻船的故事,虧了客戶的大部分資金最終還患上抑鬱症需要住院休養了,令人唏噓。在我看來,這一次是致命的打擊了,別的不說,名氣肯定一落千丈了,在這一行名氣是很重要的,沒有名氣誰還會給你錢投資?
3年前有朋友要介紹我們倆認識並開展合作,因為那位朋友覺得我和那位私募經理的投資風格很像,我托朋友去問一句:“他買股票前是否必須去實地調研?”我還說了,如果是,那就不必介紹認識了。問了的結果不出意料的:是。朋友問我為什麼,我說要去調研的就是試圖投那些沒太大把握,不太熟悉的項目了,這樣可能取得很大成功,但也可能碰到大釘子。如果擺脫不了碰大釘子的可能性,則再大的成功也無濟於事。
結果真如我所言,只不過這麼快就碰到大釘子卻出乎我的預料之外。
我發現人們經常把努力學習新事物新知識與努力研究新的投資項目混為一談。
學習是沒有目的的,如果必須有目的,那麼目的應該只是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為了其它目的而學習和研究,很容易就犯下“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聽到自己想聽到的,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的錯誤。比方說你想要投資騰訊,想要投資小米,然後再去研究它們,我保證你最終只會看到聽到並且相信那些積極的因素,至於消極的因素,你要麼將它最小化,要么乾脆忽略它。
很多時候即使有了明確的目的,人們都懶得去學習去研究,更何況沒有明確目的就去學習?所以這件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
在和許多人的交流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怎麼才能真正做好投資這件事,我的回答是:用客觀取代主觀,用數學取代迷信,用最小化風險取代最大化回報率,用公開信息取代內幕或者小道信息,用習慣取代耐心。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