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又有新合夥人加入,交流了一些投資方面的看法,中間被問到一個挺常見的問題:年輕人應採取較進取的投資策略,老年人則應採取較保守的投資策略,怎麼看?
這句話經常聽人說起,例如當選擇基金時,理財顧問經常把這句話(或這個標準)掛嘴邊,初聽好像挺有道理,可是稍微想想就會覺得不對勁 - 邏輯上說不過去。
如果你清楚這兩種策略孰優孰劣,那麼你肯定選優的那種,不管你是十八歲還是八十歲。如果你不清楚孰優孰劣,那麼你無從選擇,想破了頭也起不了作用。
既然如此,為什麼這說法仍然被許多人欣然接受?答案是:心理作用。當人們不得不對陌生的選項做出選擇時,精神上處於緊張狀態,智商瞬間下降,感覺頭腦一片空白,這時候無論誰給你一根稻草,你都本能地想要抓住,更何況給你稻草的那位是形象專業的理財顧問。一旦抓住了稻草,另一種心理作用開始起作用,暫時稱之為“我做的是正確的”,這種本能常常促使人們為自己辯護。它本身並無對錯,僅僅是一種本能的心理作用,它的正面作用是幫助人們快速忘卻痛苦迎接未來,負面作用則是妨礙人們從過去的行為中吸取經驗教訓。正是這兩種心理作用使得那句明顯邏輯錯誤的話長期被接受。
投資的其中一個難點是投資者必須時常清醒地質疑各種信息、想法、說法和概念。之所以在“質疑”前面加了“清醒地”作為形容詞,是因為要和“神經質或習慣性地質疑”區分開來。所有的質疑應該以事實和邏輯為基礎,因為只有這樣的質疑才有意義。
回到問題上,如果進取代表不穩定,保守代表穩定,那我選擇後者。穩定和不穩定的概念出現在許多不同學科里,無論是在哪個領域,最終都是穩定的事物佔了絕對的上風。儘管浩瀚的宇宙中偶有超新星爆發(不穩定的事物),可是長期佔據宇宙的卻是那些穩定的物質。穩定的事物並沒有做出什麼了不起的舉動來獲得額外的生存空間,只是不穩定的事物經常把自己消滅而讓出空間而已。
jack 兄,
回复删除言之有理,我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一直以来把资金全压在股票上,之前认为短炒才是王道,每天盯着股票,炒个不停,结局胜胜负负一场空。多得兄处美文,一言惊醒梦中人,顿觉今是昔非,老老实实做稳妥的价值投资。放下,自在过日子才是王道。
能放下是好事,但要注意不是因為過去進取策略的成績不理想而放下,而是因為明白為什麼成績不理想而放下。這是因為任何一個投資者過去若干年的投資樣本相對於整個投資成果整體,都小到不足以用來作為統計總結。
删除Jack 兄,
回复删除谢指教。这些天看了几本巴菲特的书,但消化不了,比如如何寻找优秀的企业这一点就十分困难,(1)评估企业的长期经济体质2)评估管理层的能力 3)管理层是否诚实可靠 4)企业的合理收购价 这些都是很笼统的东西,您当初是如何理解这一点的?可以指教不?
另外,如果想购入A股的EFT,在香港买2823会否比在A股买当地的EFT如600330的上升幅度要小?
RABIT
有人曾經問巴菲特:“如何確定一家公司是否優秀?”巴菲特回答說:“當你遇到它時你就知道了。”言下之意是一家稱得上優秀的公司不太可能是業務非常複雜的公司,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的公司是可以被簡單發現的。如果你懂得逆向思考問題,可能會更加容易得到答案。例如:什麼企業不太可能有好的長期經濟體質?如何發現管理層不具備優秀能力?不誠實不可靠的管理層是怎麼樣的?至於企業的合理收購價,我之前寫過我的方法是先把市值砍一半再看,如果連半價你都覺得貴,那現價就太貴了。
删除同一指數的ETF在不同地方上市可能有不同的升幅,未必是哪邊大哪邊小,因為管理費用有可能不同,貨幣匯率也有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