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星期四

為什麼不設定、預測和記錄投資業績?

因為這些都沒有意義。大多數投資者,尤其是新投資者喜歡設定、預測和記錄投資業績,無論是每日、每月還是每年。目的顯然是通過實際成績來驗證投資策略或者投資方法的正確/準確性。可令人遺憾的是,實際業績無法直接或間接檢驗投資理念/策略/方法是否正確。我可以從實際例子和逆向思考來說明問題。

首先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位朋友,12年前經另一朋友介紹投資了一千萬元在一家公司身上,具體是哪家我就不說了。12年後的今天,那一千萬變成五億,這還不算這些年的分紅派息。折算一下,也就是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8%,這些年來全球資本市場經歷過哪些動盪相信各位都記得清清楚楚,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依然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這個成績估計可以超越華爾街99%的職業投資者。儘管如此,事實終歸不會改變 - 那傢伙對投資可謂一竅不通,對那家公司的了解程度幾乎是零,每年還要麻煩我幫他看財務報表。這是我見過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成績好壞可以完全不反映當初的投資理念/策略/方法。

再看看運用逆向思考結果怎麼樣。假設投資者可以通過檢驗投資業績來有效修正投資理念/策略/方法,最終達到提高投資水平的目的。那麼這樣一來,投資者應該在剛開始投資生涯的時候只玩模擬投資或者用極少量資金去投資,直到完善投資理念/策略/方法再來下重手投資,如果一切按照這個模式發展,那麼應該得到的結果是大多數投資者在其投資生涯中起碼不輸錢,或者說大多數人的投資收益率應該與指數的表現相差無幾。可是這明顯和事實相差甚遠,事實上是大多數投資者的業績遠遠追不上指數,並且不同投資者之間的成績相差也非常大。換言之,假設不成立。

所以,我堅信驗證投資理念/策略/方法在於客觀的邏輯推理,意思就是說,當你的投資理念/策略/方法能夠被邏輯地解釋時,它們就是正確的,適用的。

有很多人奉巴菲特為股神,僅僅是因為他們看到巴菲特在股票投資上賺了許多錢,對於他的投資理念卻是一知半解。於是,在2000年那一波科技股泡沫時,由於巴菲特的業績遠遠落後於其他同行,就有很多人跑出來質疑巴菲特,連著名的雜誌封面也開始揶揄巴菲特。我一直跟人說,即使巴菲特這一輩子沒買過任何股票,既不富有,也不出名,但只要我看過他說的話,我都依然奉他為股神。在我看來,通過成績來驗證一種投資理念/策略/方法的做法是危險的。

2 条评论:

  1. 他說了的話是? 坊間有些甚麼"別人恐懼我貪婪"之類的話, 結果好像是越買越跌

    回复删除
    回复
    1. 所以我不依靠它來做投資決定,它的作用只是提醒人們股價的波動反映投資者情緒波動。恐懼和貪婪是無形且無法量化的東西,因此不可能準確掌握。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