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養成對照清單的習慣

當我們要辦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時往往會事先擬定一張清單,然後對照清單來逐步完成這件事。例如,購物清單,飛機師起飛前的檢查清單,做料理時用到的菜譜等等。我們要購買一部手機之前也要弄張清單,例如必須具備哪些功能,屏幕要多大,價錢要在哪個範圍之內等等,可是到了做投資時,很多人卻沒有一張清單。做投資決定要比買手機複雜得多,出錯的概率大得多,出錯的代價也要大得多,如果買手機都要清單,為什麼做投資不用?

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且養成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仔細對照該清單的習慣,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減少犯錯以及方便事後總結提高。

擬定投資清單的核心就是思考如何減少犯錯。初次擬定的投資清單可能錯漏百出,但無妨,通過思考、學習、實踐和總結之後這個清單就變得越來越完善。一張好的投資清單是投資者的心血結晶,也是投資者最寶貴的財富。它能夠幫助投資者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風險,當然我們不奢望完美,再好的投資清單也不能保證永遠不犯錯。

我有自己的一張投資清單,這張清單現在看起來和當初已經大不相同,因為已經被我修改了N次。為了檢驗這張清單的避險能力,我特意到港交所找來那些千股的名單,用清單逐一過濾,發現無一漏網。或許這還不能說明這個清單能夠百分百避開所有千股(因為不能避開的千股可能暫時還沒出現),但可以肯定它已經擁有令人欣慰的基礎避險能力。

除了驗證千股,我也用它來驗證那些經歷股價暴跌(非因出千而暴跌)的股票,效果也同樣令人欣慰,它避開了超過九成的暴跌。在我看來,一張能夠避開大多數風險的投資清單,加上良好的投資心態,再加上一點運氣,就形成長期執行穩健投資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你會發現那些諸如美聯署加息減息、中國GDP多少、地方政府有多少壞賬、貿易順差逆差、貨幣升值貶值、石油升值貶值、惡性通脹還是惡性通縮、某大神跳出來喊牛市熊市將至、預測未來哪個行業興盛那個行業衰敗、穆迪調高調低某某信用評級、渾水跳出來做空哪個公司、某地核電廠爆炸、某國出現龍捲風海嘯地震、真普選假普選、扈港通是否開通。。。等等等等。。。這一切,都通通當耳邊風。世上再沒有什麼比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更可靠的制勝法寶,即便是準確無誤的內幕消息在它面前也不值一提。內幕消息充其量能讓你賺幾次錢,而且還賺得提心吊膽,而投資清單卻能讓你長期賺錢,而且賺得輕鬆安心。

寫了這麼多自己的投資清單的好處,並非為了炫耀,只是為了鼓勵讀者擬定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養成投資前對照清單的好習慣。此外,投資者應該對自己好不容易擬定完善的投資清單進行徹底保密,因為任何有效的投資方法一旦公開,其效用就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

12 条评论:

  1. "我特意到港交所找來那些千股的名單,用清單逐一過濾", 請問在哪可以找到"港交所那些千股的名單", 謝謝!

    回复删除
    回复
    1.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SrchCorp.aspx?src=MAIN&lang=ZH
      打開之後找“有關長時間停牌公司之報告”(網頁右上鏈接)

      删除
  2. 我也想弄一個類似的清單,可否給予一些建議?我想到最基本的篩選原則有以下:
    1. 千股
    2. 老千管理層/股東
    3. 長期虧損
    4. 股價長期低迷

    但用以上篩選,330思捷於2009-2010年都會是可買入的股票之一,但若果當時買入作長線持有現在一定會大蝕,請問清單內還有什麼篩選條件,可令投資者避免出現此情況?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想一張投資清單的內容與個人投資理念有很大的關係,跟技術與知識也有一定關係,但關係沒有前者大。我的理念是:1. 從不期望成功撈底;2. 從不期望成功摸頂;3. 從不期望百分百保本;4. 從不自限持股時間長短;5. 從不假設原來不是千股的股票未來不出千;6. 從不預測表現低迷的股票是否最終能反彈;7. 從不預測經濟週期下一步將如何;8. 從不認為自己的信息來源、信息分析能力、運氣、耐性、操作技巧等方面的水平高於市場平均水平;9. 承認未來充滿各種各樣的意外。這些就是我的清單的基礎,這九點看起來似乎悲觀過了頭,但其實接近客觀。對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了客觀的認識其實已經完成了清單的80%,剩下的20%就靠經驗(自己的經驗和他人的經驗)來完成。

      删除
    2. 這幾點看起來一點都不難理解,但以我的經驗來說,真要體會是非常不容易,不怕你笑話,我花了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體會,唯有體會才能將它們完美融入到你所有的投資策略之中,成為屬於你自己的投資風格。

      删除
    3. 請教一下,為什麼330於09、10年是可買入股票?我看不出那個時候有什麼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對於不同性質的的公司我有一套自己的標準來判斷,不敢說完美無瑕,但至少在大多數時候能避開不必要的風險,一套標準由若干變量組成,這些變量往往不會同時達標,而我總會耐心等待直到這些變量通通達標的情況下才採取行動,我剛剛檢查了一遍,在你說的那兩年裡,我的這些變量連一個都沒有達標,所以在那個時候我不可能採取任何行動。這些變量和標準是根據個人經驗擬定,請恕我不能透露,否則其效用將減弱。

      删除
    4. 只是很膚淺的理由,雖然10年出的年報ROE已由07年的48.9%大跌至27.7%,但其往績良好,管理層也不是老千,假設08年已經最悲觀的價位,10年尾買入值搏率應該不差吧?當然事後會知道這是很錯的決定。

      删除
    5. 從你舉的例子中,我有兩點自己的體會,寫出來以供探討:
      1. 不能僅因為股價大幅下跌就認為可投資,當然也不能因為股價大幅上漲就認為可投資,除非有一些標準讓你很有把握股價確實大幅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
      2. 即使從結果看我是對的,也不能證明我當初的買入理由是正確的。這一點非但不是吹毛求疵,而且很重要,因為如果只是我一時幸運賺了錢而我卻認為自己的理由是百分百正確的,那麼可能下一次就危險了。同理,即使從結果看你是錯的,也不能說明你當初的理由是錯的。事實上,風險和風險觸發因素是分開的,只有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風險才成為災難。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個人過馬路之前不看交通燈就衝過去,或許這個人運氣很好,在過去30年中都沒遇到危險,我們不會因為他的幸運而認為不看交通燈是正確的,如果我們僅從結果就得出結論,則危險離我們不遠。

      删除
    6. 當我們認識到結果正確/錯誤不能說明當初的投資決定是正確/錯誤時,我們自然會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之上,然後,我們也會發現任何公司的內在價值都無法被精確評估,最多也只能粗略評估,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只是粗略評估,卻也足以避開大多數災難,不知不覺間已經較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多了一些優勢,畢竟千度近視也好過完全失明。

      删除
  3. 多謝分享。
    本人都自問正在不斷摸索中投資清單。
    一邊摸妨,一邊摸索中。
    我想到的是摸索階段最困難。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的體驗是做投資和追求異性類似,在追求異性的過程中無論做對多少件事,只要犯一次嚴重的錯就很容易直接出局,相比之下,即使沒有做任何一件令人感動無比的事,但只要從頭到尾都沒犯規,結果很可能要好得多。當然我們不太可能花一輩子時間去追求異性,而做投資卻是一輩子持續的事,也因此它需要不但正確而且牢靠的思想根基(有人稱之為信仰)來支撐,才能達致長期目標。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