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熟人是A股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大半年前他問我對於該公司的股價判斷。我的回答比他預期的差了許多,當時我預期的股價大約只有當日股價的40%。作為公司的主要股東,也完全了解公司的運作以及各項資產的質量,他聽完我的回答之後表示大不以為然。
不久之後,這位主要股東的其他朋友開始買進這支股票,因為他們也認為這個公司前景不錯,而且管理團隊比較優秀,再加上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有形資產背書(例如土地)。這些因素使他們對於這筆投資感到非常安心。
又過了短短幾個月時間,該公司股價跌至我大半年前預期的價格附近,比我預期的價格還要低2%。於是我聯繫那位主要股東,通知他股價正如我當初的預期。他覺得非常納悶,因為公司的實際業務,或者說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什麼變化,所有財務上的指標都沒發生什麼變化,只有股價跌去了60%。那些看好這家公司而買進股票的投資者,賬面虧損35%以上。個結果與他們的預期相差甚遠,他們覺得難以接受。
時至今日,股價有了一些反彈,比最低位處反彈了20%左右,這位股東又來問意見,我的意見依然是尚未見底。他的反應與上一次相同,依然表示不信,理由是公司的生意比大半年前更好了,而且還即將派息。我想應該是這位主要股東的朋友見股價反彈,坐不住了,想問他的意見,而他又不敢給意見,所以才把我的意見搬出來,我猜他會這麼回答他的朋友:“我認為公司前景還是不錯的,業務方面進展也比較順利,還有就是我們今年也會派息,但是我一位從事投資的朋友認為市場還會波動,可能股價方面也有下跌的可能。”
對於這樣的回答,你有什麼看法?我的看法很簡單:一句廢話。連“不知道”也不敢說出口的人真的不在少數。
再回到大半年前他要我判斷股價的時候。當時我給出判斷所用的時間大約2分鐘,在此之前我並無看過該公司的財報或任何通告,我也沒有看k線圖,因為那是一只次新股,當時才上市沒幾個月,沒什麼k線圖好看的。我對該行業可謂完全的門外漢,不清楚其行業地位,更不清楚其行業前景。我對公司管理層的信息為零,只知道他們也是人類。我當時給出的判斷已經盡量照顧對方的面子問題,事實上我心目中的價位比我口頭上說的還要低20%。
那麼這位股東對股價的判斷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也是最為普遍存在的問題,犯這個錯誤的投資者十分普遍,這個錯誤就是:以為自己對公司基本面的了解超過市場上其他投資者。顯然,只要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那麼股價就已經反映了應有的預期。利用已經反映在股價上的因素去做投資決定,最好的情況僅僅是不虧損而已。
正是因為這些基本面信息已經反映在股價上,因此我才有可能在沒有這些基本面信息的前提下作出比主要股東還要準確得多的股價預期。
曾經有人用非常嚴謹的方法計算過,一個對財務知識有完美認識的人,第一時間拿到最新財務報表,在這種理想狀態下,基於財報研究竟然有高達60%是完全無用的。這個結果還是在A股這樣非專業投資者佔大比例的市場背景中。如果放在美國香港等專業投資者佔較大比例的市場中,恐怕要超過60%是完全無用的(完全無用的意思不僅僅是不起作用,也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所以,我仰仗的信息並非財報上的信息,更不是財經新聞上的信息。我仰仗的是對其他投資者行為方式的量化信息。
今天,我對那位股東說:根據統計,市場反映公司基本面因素需要的時間平均是3年。如果投資者沒有做好持續投資3年的準備,那麼就請不要以公司基本面來做投資決定。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是3年,那我反問一句,為什麼金魚的記憶只能維持數秒?假如金魚的世界也有股市,金魚也買股票,你覺得金魚世界的股價要反映基本面因素需要多久?
好耐無見,有時本身不是錯在股票上,錯在方法上。
回复删除點解同一隻股票,有人賺錢也有人蝕錢?
你所說的常見問題,雪球見得太多。
是所有的錯都在方法上。如果選到不好的股票,最終使投資組合巨虧,那就是構建組合的方法有問題,不是過度集中,就是沒有考慮各持股之間的對沖關係。好的方法不是去選出所有好的股票,而是在好股票上賺的錢必須遠遠超過在不好的股票上虧的錢。同樣不妥的方法也不是說從來沒有選到好股或好時機,而是在好股票或好時機上賺的錢比在壞股票或壞時機上虧的錢少。
删除建立組合上的計劃才能夠攻守自在,市場上大多數散戶即興買居多。
回复删除次次買進都寫定如何操盤才慢慢有進步。
我構建組合時最多去到86只股票,最少時也有10只,就像派兵去執行任務,每次要派幾個兵就視乎具體任務而定。
回复删除具體任務係?有沒有例子說明一下。
删除具體任務當然就是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投資期望,比如說期望抓住某一個機會,期望避開某一個風險,期望跑贏指數10個點,等等。如果我把20只股票放進組合中,使用組合去抓住機會或避開風險,那麼就類似於把20個兵集中在一起,讓他們去完成既定的任務。有時候我認為10個兵就能達到目的,於是我就派10個兵,有時候我覺得要80個兵才能完成任務,我就派80個。
删除對我來說是資產轉移,例如回避某樣風險,全部現金都是一個策略。
删除當然,債券和貨幣基金也是一種策略。
删除師兄, 小弟最近在看反脆弱, 佢話不應該去預測某個重大事件發生的機率, 而應該去測量不同事物係該事件中的脆弱性
回复删除假設我的組合無論點都只能做到防守, 而不具備反脆弱性, 我可否直接放棄組合的分散風險, 改用現金/股票的方法去達到反脆弱性? 如在大跌時我用現金增持股票, 最後組合在風暴過後變得更強壯
不知師兄對反脆弱有什麼睇法?
可以呀,不過你的現金是怎麼得來的,以及現金佔總投資額的比例是多少?
删除不暪師兄, 我的現金是按出來的, 平日可放ML 戶口等機會, 現在約股票: 現金 50:50 左右
删除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不預測某個重大事件,為什麼會留現金在手上?
删除至於我自己對反脆弱的看法是:1.首先找到脆弱的點在哪裡?例如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個人行為模式,個人思考方式,個人認知範圍等方面。2.熟悉那些利用不同方面的脆弱點來獲利的工具或者方法,例如一些做空的工具以及做空的策略。依我看這些都不難學到手,難的是在執行時如何有效控制好自己的實際行動不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我已經在過往的文章中提過,大概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半徑是10米,那最好是故意以為自己的能力半徑只有5米,並且養成習慣。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