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星期二

有趣的風險管理課程

曾經有人問起如何看待風險管理,我答了兩點:
1.風險管理足以成為一切投資決策的核心;
2.風險管理的核心是“風險可分為系統性和非系統性,後者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管理好,而前者不能”。

風險管理是所有金融類課程的必修課,而任何一本關於風險管理的教科書的開頭章節都會告訴讀者以上第2點引號中的內容。

在我看來,風險管理課程有趣的地方在於,假如一本相關教科書有500頁,其中肯定有一頁有對系統及非系統性風險的基本定義,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那一頁紙撕下來放在枕頭下,每晚睡覺前拿出來玩味一番,剩下那499頁可拿去為下次BBQ做貢獻。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另一學科也可以通過弄懂一句話就能學好的。如果你整個學期只學到這句話,那你期末考試時大概能得1分(總分100)。如果你在真正投資前能弄懂這句話,那你的投資成績大概能得99分(總分100)。

22 条评论:

  1. 我同意投資首要做好風險管理,這令我們處於不敗。

    回复删除
    回复
    1. Whats your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 Infinite holding period? How does that make you "invincible"?

      删除
    2. 風險管理技巧已經在文章中提及的核心內容中,想得到它的人必須通過思考。裡面完全沒提過要無限的持有期限。

      删除
    3. 你喜歡長期持有,這可以是較低風險,如果你能善用。
      風險來自不了解,盡量去理解你的投資。


      删除
    4. Sorry Jack the question was directed to "Warren Buffet" XD

      删除
    5. 如果風險來自不了解,那怎麼可以說長期持有可以降低風險呢?難道長期持有能夠減少不了解?

      删除
    6. 二個不同獨立元素。
      1.了解
      2.長期持有減低周期波動
      當然還有3,4,5

      删除
    7. 不過我的回覆似離主題,不好意思。
      有興趣歡迎到我Blog詳談。

      删除
    8. 恐怕不了解投資對象不是風險,無法評估自己的了解程度才是風險。正如會游泳的人溺水的機率總比不會游泳的人大,因為不會游泳的人能夠準確評估自己不會游泳而遠離水域。既然不了解投資對象不是風險,那麼了解投資對象也就談不上有效降低風險。

      長期持有未必能減低週期波動,除非你的持有對象是一個代表整體市場的指數。

      删除
    9. 我喜歡讀年報,看報章,我就只有這些。
      長期持有其中一樣附帶是優質公司,當然你買垃圾,不會因長期變得富有。

      删除
    10. 強調長期是一個元素,並且只有。

      删除
  2. 其實我覺得每人的財政負擔及承受力都不同,既然股票有長、中、短線投資,那麼風險管理的手段亦會有異。個人認為長期持貨並無問題,只要本身的portfolio夠diversified, 及股票的基本因素没變便可。

    回复删除
    回复
    1. 財政實力的差異並不影響風險管理手段。如果一個單位的風險可以換取一個單位的收益,不管你財政實力如何你都不會希望用兩個單位的風險去換取一個單位的收益。如果你必須為每個單位的風險支付1元,那麼不管你財政實力如何你都不會希望為每個單位的風險多支付1毫。至於長中短線投資,那是一廂情願的說法,有誰敢說我要投資這個幾天幾月幾年,然後真的到期就/才離開?既然長中短線只是一種計劃,未必能如願,那麼風險管理手段就不應該有所區別。最後,如果本身的portfolio夠diversified, 就不存在股票的基本因素有沒有改變的憂慮了,如果你對portfolio中個別股票的基本面有任何憂慮,那只能說明它還不夠diversified.

      删除
  3. 以森而理解,非系統風險管理方法就只有分散投資,而系統性風險管理方法就只有止蝕,沒有其他。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麼理解的。

      删除
  4. 『恐怕不了解投資對象不是風險,無法評估自己的了解程度才是風險。』
    看到Jack兄這句話,很有感受,也是我近年來的醒誤(或者是迷惑?哈哈)。
    我便是經過多年的投資才在近年知道自己的無知(尤其對於投資的公司),但無知也有解決辦法,降低風險,重點是承認自己無知。

    回复删除
    回复
    1. 非常認同jack兄這句『恐怕不了解投資對象不是風險,無法評估自己的了解程度才是風險。』

      這點流星與自由兄相同,在承認自己的無知後,流星發現投資成績反而比以往有所進步。

      删除
    2. 因此投資的關鍵問題轉化為:如何才能在無知的情形下得以生存,或者,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自己那點微乎其微的能力/資源去進行任何投資活動?

      删除
    3. 人在承認自己的無知後,應只會在自己做好功課,並真的信心十足時才會出擊,這可減低中地雷的機會。而且,由於了解到自己的無知,亦會較着重做好風險管理,凡事三思而後行,其實這樣反而就具備了某些「投資能成功」的特質。

      删除
    4. 據我觀察,事實或許不是這樣。首先,我相信投資者做出投資決定時,都在主觀上具備了某種程度的信心,至於是十足信心還是三成信心則只會影響下注的輕重。所以說在做好功課和信心十足時才出擊這句話不符合人性,因為沒有一個出擊的人沒有信心,沒有一個出擊的人覺得自己什麼功課也沒做過。功課這件事本身很難界定,有人認為看過財經新聞就叫做過功課,有人認為看過財報就是做好功課,還有人認為打個電話去財經節目問一下股評家是做好功課,各種各樣的功課總有人做過其中一樣就認定自己有做過功課了。既然做了功課就自然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有出擊的可能。這裡還有一個很人性化的問題,就是當一個人花了時間做了功課之後會傾向於相信正面信息而忽視負面信息,因為如果重視負面信息就很可能要打倒昨天的自己,那就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尋找另一個投資目標。人的天性是懶惰,懶惰是為了保存自身的能量,這是拜我們的祖先所賜,祖先們靠打獵為生,在食物有限的情況下減少不必要的活動以減少能量消耗是符合邏輯的事。你可能會發現許多成功人士都是精力充沛的人,他們大多很勤快,精力充沛且勤於思考的人大多不介意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他們不吝嗇消耗能量,也因此獲得更多反省和提高自己的機會。總上所述,主觀上認為做好功課和信心十足不能減少踩地雷的機會。為什麼強調主觀上?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這方面做到客觀。例如,你為了應付高考而埋頭做了3年功課,你說你做好功課了嗎?我相信你主觀上認為是的,也充滿了信心,可問題是客觀上呢?你或者世上任何一個人也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答案。做好風險管理,尤其是長期風險管理的重點就是真正相信自己無限接近無知,以及知道為什麼自己無限接近無知。以我個人經歷而言,當我徹底明白自己有多無知時,我腦海中立刻就自動浮現絕妙的投資策略。

      删除
  5. 我在系統性風險的管理在個人層面,而不在投資組合層面。
    換句話說,我到現在仍看不到在投資組合層面有系統性風險的管理方法。

    回复删除
    回复
    1. 其實你已經在管理系統性風險了。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