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震倉

做股票投資有許多有趣的地方,震倉算是其中一種。

震倉是指當某些公司的基本面即將轉好之前,一些專業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刻意花點錢推低股價的行為。如果我對某一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大戶的震倉行動往往給予我很好的介入機會,當然最有趣的地方不在於我最終的收益是否變得更好,而是明確看出震倉行為時的快感。要享受這種快感的前提是對投資目標有徹底的了解,對其未來發展情形形成強烈的預期。雖然不是所有基本面轉好的公司股票都有被震倉的機會,不過這種情況還是經常發生,讓人樂趣無窮。

22 条评论:

  1. 想問問你對(#2678)看法?

    回复删除
  2. 我的基本看法有幾點(因我自己主觀上對紡織類公司興趣不大,故平時較少留意,當然我不排除這個行業裡存在一些極為優秀的投資對象):

    I. 公司管理層屬於經驗豐富,作風務實類型,若非發生特大災難性事件(如天災,戰爭等),公司的未來應該更勝過去。

    II. 此行業已經成熟,蛋糕難以變得更大,行業中比較強勢的公司可通過提高生產運營效率以及在經營環境突變(變壞)的情況下搶奪同業弱勢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由於管理層是有經驗及務實,且公司本身有條件,故我相信他們能夠在適當的時候執行類似策略以壯大公司未來業務。

    III. 現時的股價調整已經基本擠掉過去的炒作泡沫,如果經營環境沒有變得更差,則反彈的空間以及可能性都不小。如果經營環境出現更多的或者更意外的不利因素,使股價持續探底,則中長線投資人應視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因為經營環境總是在變化,而變化的經營環境對於強勢公司而言是好事多於壞事,具體已在第二點說明。

    回复删除
  3. 其實我們買股票的操作, 常設止損點, 當然止損點的訂立很大情況下與買入點有關

    想請教一下, 如一個大幅調整(20-30%),發生在自己的重心持股中, Jack 兄你的操作手法會如何處理?
    我看過你的文章講 2382, 一蚊買入. 當中經過跌到0.5, 中間的壓力一定很大, 怎樣去面對當時的心境呢

    回复删除
    回复
    1. 是否止蝕其實是在買入前已經決定的,例如我曾經沽空日元,如果日元不是貶值而是升值,那就要考慮止損,因為沒有人知道它能升到什麼程度。在股票或其它實物資產,如房地產上的投資,我是沒有止損的,因為我在主觀上對其內在價值有一定的認識,不可能精確,但粗略估計是沒問題的。

      20%-30%的調整對我而言不是太大的幅度,屬於正常幅度。我認為僅市場情緒都可能讓隨便一隻股票上下波動50%,所以如果連50%以內的波動都無法承受的話就不應該選擇投資於股市。

      如果我買了一隻比較有把握的股票,而它在短期內跌超過50%,我不僅不會有心理壓力,而且很可能會買入更多(如果有多餘現金的話)。

      删除
    2. 不怕你笑話,我平均買十隻股票,在持股期間有八隻曾經跌穿買入價的25%,其中有四隻跌幅超過30%,一隻跌超過40%。但是,最後我依然可以賺到滿意的收益,我不會在意股價短期內的波動(短期可以是數年之久),因為我只買自認為有把握的股票。對於沒有太大把握的股票,寧可錯過也不去碰。

      删除
  4. Jack 兄, 多謝你的分享
    我非常同意你只買自己有把握的股票, 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才有信心能渣得穩和渣得長, 堅持到'最後'修成正果, 好多時我們散戶炒升10% 或因10%止損, 而放棄了以後數倍的升幅, 何不可惜?
    另外, Jack 兄通常在什麼位置再加注? 是跌得多到出現技術性見底後加注? 還是股價回升後技術面向好時才加注?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加注與否視乎我組合內的現金水平,舉個例子吧,如果我在5元買了一隻股票,假設半年後我有多餘現金可以買,無論那股票是6元、4元還是1元,我都會買。如果股票已經上升至10元或者15元,我可能就沒太大興趣了,除非我仍然確定該股價被低估。

      删除
    2. 我是學技術分析出身的,技術分析的作用有多大我很清楚,所以我現在的買賣都不會使用技術分析。

      删除
  5. 所有技術分析都有對的時候,也有錯的時候,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它們的表現並不穩定,例如永遠都是錯9次,對1次,或者錯2次,對8次,只要不穩定就意味著不可靠,而我需要的是可靠的工具或者方法,這樣才能保證長期業績的穩健。

    回复删除
  6. Jack 兄, 買入一只股票或建立一個組合, 你是以何種方法去建倉呢?
    舉個例子, 如有一百萬要買十隻股, 平均十萬去一隻, 你會以下列那種方法建倉?
    1. 一次性買入, 然後觀察股價波動?
    2. 以部份資金買一注, 如股價下跌再買入, 分幾次買入而形成建倉?

    另外, 一般操作上入市資金會是多少比例?平時會 keep 幾多資金做後備?

    謝謝解答與分享

    回复删除
    回复
    1. 以我的習慣我會把想要買的股票分三個類別,雖然都是比較有把握,但還可以細分為三個檔次,例如最有把握,很有把握,一般有把握,最有把握的那一類最多佔組合的15%~20%,很有把握的10%,一般有把握的5%。

      買入後我一般不會關注股價如何波動,因為我有一張投資標準清單可以評估投資對象的實際價值,只要價值不變,價格的波動不用介意。

      我傾向於一次過買完,但實際操作的時候不一定如願,尤其是當成交量比較低的時候,我最長的建倉時間好像有長達半個月的,就是每天都在買,但又不想拉高股價引起其他人注意,只能每天買一點。這在旁觀者看起來好像是分注買入,卻不是我的本意,只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沒有刻意預留現金,如果機會突然出現,我不介意在下一秒鐘就全倉買進。相對的,如果我找不到投資機會,我就不會勉強自己,哪怕我手上有100%現金,我都不會蠢蠢欲動。說句極端一點的話,假如我一輩子都找不到一個投資機會,我就手握現金一輩子,讓它們自然貶值。

      删除
    2. 還有一種看起來是分注買入,而實際上不是的例子。例如我買了80元的匯豐和80元的中移動,過一段時間之後中移動依然80元,而匯豐跌到40元,如果我判斷40元的匯豐比80元的中移動更值得投資,我就會賣掉80元的中移動而買入40元的匯豐。從結果看起來好像我是在分注買匯豐,而實際上我一開始並沒有分注的念想,只要沒有這個念想我就自然會更加謹慎的對待每一筆投資決定。如果一開始我就想著分五注十注買匯豐,那麼很可能一開始我就沒有很認真對待每一次買入決定,我可能在潛意識中覺得反正要買五次十次,買錯一兩次也沒關係。

      删除
    3. 假如你能確定自己在無論分幾注買入的情況下都能認真對待每一次買入,那分注與否都無關大局。如果你不能認真對待每一次買入,那麼無論你分多少注都沒多大幫助。

      删除
  7. 謝謝你的分享
    近日中港股市造好, 但自己倉內的組合卻不斷下跌, 滿倉踏空也算, 更迎來大幅下跌, 雖然我對持股的長遠很具信心, 但眼前的虧損不斷在動搖自己的信心
    心中懊悔的, 是買入完後迎來大幅下跌, 手中也沒太多資金再吸納, 這就是投資人常遇到的困難之處, 不斷在回想當初為何買入, 雖然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回复删除
    回复
    1. 你遇到的情況我也同樣遇到過,你的心情我也曾經如此。
      讓你感到懊悔的主要原因並非你買的股票下跌了,並非你踏空了,也並非你沒有更多資金繼續買入。這些只是結果,而非原因。原因有三個:第一,你低估了資本世界的複雜性,雖然有人宣稱“大道至簡”,但他們並沒有指出“簡單”其實是努力研究、學習、工作之後的結果,而不是開始。第二,由於你低估了複雜性,因此你沒有將複雜性的應對策略納入你的交易系統之中。第三,你沒有了解投資行為的本質。關於投資的本質,我已經寫過我自己的看法,就在不久之前,你可以看看。

      删除
    2. 懊悔有很多副作用,它能輕易摧毀一個人的理性,它能輕易把你帶入死胡同。懊悔的好處是讓你明白你仍未了解投資行為的本質為何。你可以騙過整個世界,但是你騙不了自己,如果你真的不了解投資行為的本質,懊悔會如影隨形地跟著你。

      删除
    3. 一旦你認識投資的本質,正確評估世界的複雜性,你將與懊悔永別,無論你賺得多,賺得少,虧得多,虧得少,總之,你感覺不到一絲懊悔。

      删除
  8. 非常感謝jack兄的分享,是的, 我確實把投資看得太簡單了, 你的說話令我多了思考的方向, 謝謝你

    回复删除
    回复
    1. 投資行為是一個競爭行為,在投資之前,可先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你能在這筆交易裡賺錢?相對其他參與者,你有什麼樣的優勢?你如何確定其他參與者沒有這些優勢?假如實在想不出自己的優勢,或者其他人的劣勢,那你應該考慮放棄該投資機會,尋找其它機會。

      删除
    2. 優秀的投資者不但時時銘記自己的相對優勢在哪裡,而且還善於給自己創造更多優勢。

      删除
  9. Jack 兄, 多謝你的提點, 回想自己的交易決定, 真的是非常幼稚, 任何投資都是競爭行為, 要先衡量風險, 剛剛重溫了 Jack 兄有關投資清單的文章, 我真的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

    回复删除
    回复
    1. 明白並牢記投資行為就是競爭行為之後,你自然就不會在意各種各樣的數量化分析,例如各大投行發布的專業投資報告、各種財經網上專家們的文章、各種散戶高人的投資分析網誌。永遠記住越多數字的東西就越多陷阱,他們心裡很清楚普通投資者對確定性的渴望,而大量的數字恰恰就能滿足這種渴望,數字不會讓人覺得是迷信,而諷刺的是,在投資這個遊戲裡,人們的迷信百分之九十九來自於對數字的過分依賴。寫出那些看似專業、務實的財務分析報告的人若非壞蛋便是蠢蛋,不可能是第三種蛋。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