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3日星期三

投資收益

當股市大幅波動時,我們經常聽到人們在談論投資收益。多數人認為投資收益等於賺了(或虧了)多少,在我看來這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認知很可能導致投資者在應該高興時感到傷心失望而在應該傷心失望時卻感到高興。

投資收益指的應該是投資者實際購買力的變化。當我跟別人談起這個概念時,經常遇到另外一個問題,例如有人在某一年的投資收益率是5%,而實際生活成本的通脹卻達到了15%,他感到失望,因為他認為他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了。

這麼想有什麼問題嗎?我認為至少有兩個問題:第一,投資收益率跑贏通脹率是投資的根本意義所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所有年份中都必須跑贏通脹,尤其在某些惡性通脹的年份;第二,在通常情況下,一個人放在當期投資的錢多於當期的生活費用,當考慮實際購買力時,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購買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在資本市場中的購買力。

用以上的例子來說,該投資者用30%的資金作為某一年的生活費用,而另外70%的資金則用於投資,在一個惡性通脹的年份 - 我們知道惡性通脹會大幅削弱企業的盈利能力,使企業業績變得十分難看,而股價也應該以大幅下挫來反映這個事實。假如5%的通脹率是正常,那麼15%的實際通脹率就包含了10%的惡性通脹。有經驗的投資者應該清楚每1%的惡性通脹對企業帶來的業績傷害可能要遠高於1%(這裡保守地假設為1.2%),而每1%的業績倒退所帶來的股價下挫幅度也很可能遠超1%(這裡也保守地假設為1.2%),如此一來該投資者的生活資金(佔總資金30%)的購買力縮水了10%(15% - 5%),即相當於總資產縮水3.33%。另一方面,由於大多數股票價格下挫,平均來說下挫了30.56% (1 - 1/1.2/1.2),換言之,該投資者在股市中的實際購買力提高了44%(1 /(1 - 30.56%)),而之前假設該投資者有70%的資產用於投資,則其實其資產購買力提高了30.8%(44% * 70%),這樣一來該投資者在生活中的購買力縮水了3.33%而在股市中的購買力又膨脹了30.8%,後者減去前者之後還剩下27.47%,換言之,在一個看似令人沮喪的惡性通脹年份中,市場卻實實在在地給投資者們提供了一個提高資產購買力的機會。

明白這些也就能明白為什麼巴菲特等投資大師喜歡熊市多於牛市。只有把股票看成代表企業的資產的人才能在應該高興的時候感到高興、在應該失望的時候感到失望。

PS:以上用作舉例說明的數字並非實際數字,計算過程也可能存在錯漏,數字本身不是討論的目的,討論的目的是嘗試帶出投資收益的完整解釋以及對實際購買力概念的認識。這些認識並非無足輕重 - 至少對我自己而言是如此 - 它們也是我對投資的認識的一部分。

7 条评论:

  1. 文中例子好像是假設那70%的資金在現金狀態,如果那些資金已經大部分投資在市場中,則不是那麼樂觀了。

    回复删除
    回复
    1. 是的,因此做資產配置時宜保留一定百分比的現金應付突然來到的投資機會。這裡旨在說明購買力的兩個不同方面 - 消費和購買資產。

      删除
  2. 第一次拜讀這個網址, 很認同你的理念, 你在雪球的組合或帳戶能給我關注嗎?謝謝.

    回复删除
    回复
    1. 由於雪球上的組合是我給合夥人所作的投資組合,所以不便公開,請見諒。況且,即使看到組合也沒什麼幫助,因為從任何組合反推具體投資邏輯或投資理念都是不可行的。

      删除
  3. 只是以為小浪花的組合是公開的只是我找不到, 只是想理解一下這麼棒的收益的心路歷程, 謝謝你的分享.

    回复删除
    回复
    1. ‘小浪花’是形容組合總體波動幅度不大,是雪球網自動生成的形容詞,不是組合的名稱,當然還有其它形容詞,例如過山車、穩如泰山等等。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只選擇最簡單好懂的投資機會,把風險管理放在第一位,至於最終收益率是高還是低就沒有去操心了(也沒有能力去操心)。既然沒有去操心,那麼假如收益率在某段時間裡超乎預期的高也不能算是我的功勞了,僅僅是一時運氣好而已。 - 以上文字就是我真實的想法和做法,算是一種心路歷程吧。

      删除